解說古代燒制琉璃瓦技術
眾所周知,琉璃瓦在古代是皇權的象征,一般只有皇室才有。故宮博物院,也被稱為前紫禁城(皇帝居住的地方),是用琉璃瓦蓋在屋頂上的。幾百年后的今天,故宮博物院的屋頂依然色彩鮮艷,光彩奪目。有些人想知道,幾百年來真的都是這樣嗎?這里琉璃瓦廠將為您介紹紫禁城琉璃瓦燒制技術。
紫禁城琉璃瓦明亮透明,關鍵在于材質(zhì)和秘密。原料土是一種頁巖粉末。用它制成的瓦坯細膩光滑,在月亮上呈白色,能完全展現(xiàn)釉面本身的顏色。燒制釉面瓦所用的釉料主要為石英、氧化鉛等金屬釉料。釉面形態(tài)是核心的“技術秘密”,只有釉面技師才知道。
要使琉璃瓦達到“大形不裂,百年不失釉”的完美品質(zhì),除了注重原料和釉料外,關鍵是“兩窯燒法”,這是官窯與民窯的區(qū)別。每件琉璃瓦作品都必須燒制兩次。成型完成后,技術人員將琉璃瓦的粘土放入“平窯”中燒制成型。待釉料干燥后,放入“彩窯”二次燒制。
釉活件需要經(jīng)過原料破碎、淘洗、配料、泥漿精煉、鑄坯、選礦、干燥、素燒、施釉、出窯、風干等20多個工序。每件需要10天左右,非常精致。
根據(jù)記錄在冊的作品,有上百種琉璃瓦皇室,常用的包括64種琉璃瓦形狀建筑,每塊瓦都有嚴格的尺寸和顏色分類。在明清時期,琉璃瓦是皇室的“專屬產(chǎn)品”,老百姓不能隨意燒制,也不能越過制度使用。

在線留言
收藏本站
網(wǎng)站地圖








聯(lián)系電話:138-0615-9827
郵箱:yxdktc@163.com
公司地址:宜興市丁蜀鎮(zhèn)南郊
版權所有 © 宜興鼎珂陶瓷有限公司
手機二維碼
微信二維碼
長按識別